永登县图书馆每日一诗画世界艺术鉴赏库

每日一诗画

世界艺术鉴赏库

归雁

〔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

  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名称:芦雁图轴

作者:徐熙

创作时间:南唐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56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艺术时期:五代

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江南布衣,为人宁静淡泊,专心绘事。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菜茎苗,亦入图画。与后蜀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流派,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两派气息不同,各有胜致。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彩,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北宋郭大卡虚赞为“学穷造化,意出古今”。然当时黄筌在图画院占优势,斥徐熙为“粗恶不入格”至熙未能入画院。黄居宷主持画院时,专以黄氏体程式,独步一时。直至徐崇嗣、赵昌、吴元瑜出,徐熙画派遂名振四方。米芾说:“徐熙、徐崇嗣花皆如生。黄筌惟莲差胜,虽富艳皆俗。”又说:“黄筌画不足收,易左风流王谢家,尽携当画到天涯,却固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春茶落墨花。”《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二百四十九件,《鹤竹图》著录于《德隅斋画品》,但传世真迹甚少。另有《雪竹图》,有谓风貌与徐熙类似,现藏上海博物馆。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xzf/142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