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势力上海总部人去楼空!资金危机导致爱驰汽车惨淡经营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汽车市场,新势力品牌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然而,最近,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位于杨浦区的爱驰汽车总部,曾经繁忙的大楼如今却荒废不堪,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地方,如今人去楼空,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讨论。
不久前,时代周报的记者走访了这个位于长阳创谷D座的总部,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曾经的办公区域空空如也,废弃的桌椅、积满灰尘的桌面,一片凄凉景象。甚至,爱驰汽车的铭牌随意地散落在地上,仿佛在述说着一个曾经辉煌的故事已经结束。这一景象的出现,令人不禁思考:爱驰汽车究竟发生了什么?
离职员工爆料,自从爱驰汽车陷入资金危机后,公司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为了继续运营,公司要求参与复工的员工重新签署第三方劳务派遣合同。
这一变动引发了不少员工的不满,他们担心这意味着工资等待遇将不再由爱驰公司主体发放,而是转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这可能对他们的权益造成影响。此外,员工还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不得对外透露这一变动的信息,这引发了更多猜测。
资料显示,爱驰汽车成立于年,是国内较早的新势力品牌之一,创始人付强具备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然而,尽管公司成立不久就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型爱驰U5,但销售一直不如预期。
和年,销量分别为辆和辆,而净亏损则高达数十亿元。这使得公司陷入了资金危机,不得不多次面临拖欠工资、欠款退租、员工自缴社保等困境。
在资金即将枯竭之际,爱驰汽车幸运地获得了一笔关键的融资。年11月,陈炫霖控制的上海东柏实业集团与爱驰汽车签署了一项增资协议,拟投资25亿元。年1月,陈炫霖及其控股公司东柏集团向爱驰汽车注入了数亿美元的战略融资,随之而来的是公司高层管理的变动,付强卸任法人代表和董事长职位,陈炫霖接任董事长,公司CEO也由张洋接替。
然而,这轮融资并未顺利解决公司的问题,反而为其当前的困境埋下了伏笔。据报道,这笔融资的资金流向并不明朗,部分资金被用于偿还供应商的货款,还支付了2.5亿元的财务顾问费,而由于陈炫霖的法律问题,爱驰汽车的银行授信也受到了影响。
新势力品牌一直依靠融资支持着发展,爱驰汽车也不例外。据公开披露,爱驰汽车历经多轮融资,融资总额已接近百亿元人民币。
然而,尽管融资金额庞大,公司的销量一直未能好转。年,累计销量仅为辆,营收虽有增长,但依然亏损10.23亿元,现金流几近断裂,公司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进入年,爱驰汽车的经营状况变得越发不容乐观。公司宣布了一系列高层管理的变动,聘任了新的CEO和财务总监,同时成立了股东治理临时工作组,积极准备复工复产。
然而,公司的上饶基地仍然停产,公司的困境远未解决。
关于爱驰汽车为何会陷入资金困局,知情人士透露,前任董事长陈炫霖所在的投资机构爆雷,导致了公司外部融资通道的阻塞,是直接的导火索。此外,公司还面临着数十万未交付的海外订单,这使得公司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处境。目前,爱驰汽车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这一事件的发展令人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新势力品牌
未来走势的担忧。
毕竟,爱驰汽车曾经是中国新势力汽车行业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但如今,它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对于这一窘境,业内人士纷纷表达了担忧和思考。一位离职员工回忆道:“去年下半年,公司还在规划新产品,积极扩大业务,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甚至,今年初还发了年终奖金,但突然之间,资金链断了。”这番话透露出一种无奈和不解,也让人不禁为这个曾充满希望的新势力品牌感到唏嘘。
面对爱驰汽车的困境,业界开始反思:新势力品牌究竟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资金问题是否只是冰山一角,还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管理和战略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深入思考。
爱驰汽车的命运引发了行业和投资者对于中国新势力汽车市场的担忧。这个市场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只有不断创新、稳健经营,才能在其中立足。
无论如何,爱驰汽车的故事告诉我们,汽车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成功绝非偶然,需要坚定的决心、明智的管理和持续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