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是黃帝紀元四千七百一十九年,中國農曆壬寅年壬寅月辛亥日,虎年正月廿七,西曆公元年2月27日。
今日日簽如下——
簡要講解——
今天講「鴻雁來」的「雁」字——
雁,雁鳥也。从隹从人,厂聲。
「雁」字常用,《國語辭典》對其解釋是:動物名。脊椎動物鳥綱雁鴨目。形狀似鵝,頸和翼較長,嘴長微黃,羽淡紫褐色,鳴聲嘹亮,飛時自成行列。每年春分後往北飛,秋分後往南飛,為一種季節性的候鳥。
許慎以「雁鳥也」作為其本義,估計在漢代時,「雁」也是一種人盡皆知的動物,所以許慎就不再進一步解釋了。
「雁……从隹从人,厂聲」,它是形聲字——雁是一種鳥類,故从隹;聲符「厂」的古音估計與雁的鳴叫相近,故「雁」以「厂」為聲。
那剩下的「雁……从人」的原因,就比較有意思了——
段玉裁注釋:雁有人道。人以爲摯。
先講雁怎麼就有人道。
《羊祜·雁賦》:鳴則相和,行則接武,前不絕貫,後不越序,齊力不期而竝(並)至,同趣不要(邀)而自聚。
古人觀察到大雁生活習性和飛翔時行列有長幼之禮的特點,與群居的人類相似,所以說「雁有人道」,故古代大夫之間也將雁作為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
另外,雁是候鳥。
《孫楚·雁賦》:候天時以動靜,隨寒暑而污隆。……迎素秋而南游,背青春而北息。
故古人又取其順陰陽往來之意,在婚禮中用雁作為禮物。
因此,南唐的徐鉉(大徐)說:雁,知時鳥。大夫以為摯,昬(婚)禮用之。故从人。
附「簡要講解」簡體版——
今天讲「鸿雁来」的「雁」字——
雁,雁鸟也。从隹从人,厂声。
「雁」字常用,《国语辞典》对其解释是:动物名。脊椎动物鸟纲雁鸭目。形状似鹅,颈和翼较长,嘴长微黄,羽淡紫褐色,鸣声嘹亮,飞时自成行列。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往南飞,为一种季节性的候鸟。
许慎以「雁鸟也」作为其本义,估计在汉代时,「雁」也是一种人尽皆知的动物,所以许慎就不再进一步解释了。
「雁……从隹从人,厂声」,它是形声字——雁是一种鸟类,故从隹;声符「厂」的古音估计与雁的鸣叫相近,故「雁」以「厂」为声。
那剩下的「雁……从人」的原因,就比较有意思了——
段玉裁注释:雁有人道。人以爲挚。
先讲雁怎么就有人道。
《羊祜·雁赋》:鸣则相和,行则接武,前不绝贯,后不越序,齐力不期而竝(并)至,同趣不要(邀)而自聚。
古人观察到大雁生活习性和飞翔时行列有长幼之礼的特点,与群居的人类相似,所以说「雁有人道」,故古代大夫之间也将雁作为初次见面时所送的礼物。
另外,雁是候鸟。
《孙楚·雁赋》:候天时以动静,随寒暑而污隆。……迎素秋而南游,背青春而北息。
故古人又取其顺阴阳往来之意,在婚礼中用雁作为礼物。
因此,南唐的徐铉(大徐)说: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昬(婚)礼用之。故从人。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