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
降雨量级多以小
或毛毛细雨为主
雨
YUSHUI
水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01
雨水、一候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一候“獭祭鱼”。其大意是,到了雨水节气,喜欢穴居在河流与湖泊岸边的小型哺乳动物水獭,开始出洞捕鱼了,并且将捕到的鱼摆在岸边,就像农民祭天地庆丰收一样,先祭祀一番而后再食用。水獭到底有没有这种祭祀意识,我们不得而知,但绝大多数动物是知道环境和食物与自身生存的依赖关系的,因而它们也许有一种本能上的“感恩”意识。另外,或许我们的先辈出于教化目的,给某些动物行为赋予了一种意识观念,如说“雏鸟反哺”和“羔羊脆乳”是报答母恩。后面将看到的处暑节气的“鹰乃祭鸟”,霜降节气的“豺乃祭兽”,其义与“獭祭鱼”亦大同小异。
02
雨水、二候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二候“鸿雁来”。五天过后,在南方过冬的大雁感受到节气的召唤,开始飞回北方。鸿雁,鸭科雁属鸟类,古人常指大者为鸿,小者为雁,实则都是大雁之类。古人还赋予了鸿雁很多神话,对雁类非常喜爱和崇敬。鸿雁为候鸟,春天从南方迁到北方繁衍后代,秋天再迁往南方温暖之地过冬。迁徙时,通常十几至几十只同行,组成美丽的“一”字形或“人”字形雁阵,在头雁的带领下向前奋飞,始终队形不乱,位置不变,十分壮观,令人起敬。
03
雨水、三候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三候“草木萌动”。再过五天,气温又有上升,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升,开始萌芽,甚至长出嫩苗。在我居住的小区,原来一根根光净的柳丝上,这时也都萌生出米粒般的苞蕾,近看不觉得它的生长,远看那一棵棵垂柳,已是水墨画般的微微淡绿,亦呈那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雅致。可以预见,大地将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04
雨水习俗、撞拜寄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雨水节气期间,撞拜寄是客家人的主要民俗之一。撞拜寄这种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风俗,是借助、联合自然与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儿女成长的直接体现。拜寄在中国北方也称认干亲、打干亲,南方多称为认寄父、认寄母、拉干爹等,其实也就是为孩子认干爸干妈,直白地说就是攀亲戚。
在客家地区,随处可见古树旁、水井边、社公庙、大石下均有刚刚烧完的纸钱和一些未燃尽的蜡烛以及满地的爆竹纸屑,这就是它们的干儿子或者干女儿献给它们的礼物。客家人多以树生、水生、地生、石生给男孩子起名,或以石娣、福娣(客家称土地为福德正神)给女孩子起名,这些名字寄予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厚望。
05
雨水习俗、占稻色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自宋代开始,吴、越民间便有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卜谷”的习俗,将糯谷放到锅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为吉。客家人雨水节“占稻色”与吴越民间正月十四“卜谷”具有同样的民俗意义,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形态。正月十四正值雨水节前后,时间上差距不是太远;爆谷所用材料、爆谷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06
雨水习俗、照田蚕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照田蚕,是指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在田间插一根长竹竿,长竹竿上挂一盏灯,通过观察火的颜色来预测一年的天气旱涝情况。明代方鹏所撰《昆山人物志》中记载:“元宵之灯火,火色偏红预兆旱,火色偏白预兆涝。”另外,农家还要将点灯的蜡烛余烬收藏起来,置于床头,认为这样能给主人家的蚕桑生产带来好运。后来照田蚕的时候,人们把彩灯做得越来越精巧,照田蚕也就失去了原本预测天气旱涝的意思,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灯展的娱乐活动。
07
雨水习俗、回娘家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雨水是一个节气,但不是一个节日,但是在四川一带民间有妇女在雨水这一天回娘家的习俗。当地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要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回去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女儿,也要带上礼物回娘家,回到娘家后,母亲还要给女儿缝制一条红裤子,让其穿在衣裤里面。
08
雨水习俗、转九曲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转九曲,也称“九曲会”“灯游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盛行于陕西延安、榆林一带,是祭祀老子的一种活动。“转九曲”活动阵地的摆法是按照传说中姜子牙“黄河阵”的阵式来摆的。组织者在广场上设东、西、南、北、中等九门。九门连环在一起。将根高粱秆等距离地栽成一个“四方形阵图”,俗称“柱头”;再将柱头与柱头连接起来点放盏灯。中间那根柱头,点放7盏灯,叫作“七星灯”。就整个形式看,九曲就像一座很大的城郭。九曲十八弯,没有重复的路径。这大城郭内又有9个小城廓,小城廓的门径、走法各不相同。转九曲只能顺着围墙顺序走,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也不准拐弯,转移方向。否则,你就走不出去。古时候的“转九曲”是一种祭祀老子的宗教活动。现在人们把“转九曲”当作一种益智娱乐游戏或健身活动。
09
雨水节日、天穿节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每年的正月二十是天穿节,又称“补天穿”“补天漏”“补天地”“天饥日”。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远古时候,世界上只有女娲一个人。她十分孤单寂寞,于是用黄土和泥,捏造成人的形象,世界上才有了人类。这时,天上的神仙发生了冲突,打起仗来,把天踩塌了半边,露出个大窟窿,大地成了横一道竖一道的深坑。结果造成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荡,猛兽巨鹰到处横行扑食人类,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女娲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就采来五色彩石日夜冶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这一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好。为了结实起见,女娲还斩了乌龟的四只脚,作为天柱,撑住了天;并且杀死猛兽巨鹰,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们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补地”的神功,就在正月二十这天吃烙饼、煎饼,并要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谓之“补天穿”,这一天也被称为“天穿节”。天穿节随后也演变成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安乐和平的节日。
10
雨水节日、填仓节
YUSHUISHIJIE
雨水
中国传统24节气
农历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填仓,意为填满谷仓。
传说古时候,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帝不顾人民死活,照样强征皇粮,以至连年饥荒,饿殍遍地,尤其是到了年关,穷人更是走投无路。这时,给皇家看粮的仓官守着大囤的粮食,却眼看着父老弟兄们饿死,心里着急冒火,多次上书皇上禀报民情,杳无音讯。实在无法忍受,便冒死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仓官知道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被活活烧死。这件事发生在正月二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仓官,重补被烧坏的“天仓”,于是相沿成俗,填仓佳话也因此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三星家具城,相知多年,品质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