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总是不经意间指缝中溜走,奈何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天寒地冻的冷冬——小寒。小寒,一个“小”字,似乎将隆冬的寒气化解了许多。小小的寒,人间尚未到最严寒的时候。
但其实,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在三九前后,所以自古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转眼已到年末,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隆冬季节。虽是冰封雪飘,但天地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北迁;喜鹊衔草筑巢,准备繁衍后代;野鸡感知阳气的萌动而鸣叫。故小寒有三候,俱是禽鸟;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
一候雁北乡小寒二阳之际,虽然是冰天雪地,但是阳气已动,因此候鸟大雁感阳出现向北飞的迹象。二候
雀始巢禽鸟最早得知气候变化,此时喜鹊已得来年之气,开始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三候
雉始雊“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探梅小寒的时候,天气正冷,腊梅花却迎着风雪绽放了,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吃菜饭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香鲜可口。■吃糯米饭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吃黄芽菜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身闲为富,心闲为贵闲心指的是心灵上的闲适、自在。正如《菜根谭》上所说:“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忙人,才得超尘脱俗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市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功夫”,它是一种内在精神的自足与平静。闲心的境界,儒释道各有各的理解。儒家以山水比德,推崇高洁的情怀。禅家不进不退、不用心,强调平常心之“凡”。道家超越世俗牵掣,讲究无为隐逸的逍遥自在。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在寻求精神的自然、生命的自由中达到情气的中和平静。明代福州先贤郑瑄以富贵来区分身闲与心闲。身闲为富,心闲为贵。他在《昨非庵日纂》上说:“一日十二时,无一隙得暇,而好山好水,风清月明,何尝识此意味,劳劳攘攘,死而后已。”人活世上,需要养家糊口,需要各种物质上的保障,方能生存、生活。如果一个人一日十二时都不得暇,好山好水都视而不见,那就谈不上身闲。为生计奔波,人在各种熙攘往来之中,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己。如果为了名利,把生命的旅程,变成了一场对名利的追逐,这样的人,只是物质上、形式上的“富”,达不到精神上的“贵”。生活可以忙,心态要清闲郑瑄是明代名士,字汉奉,号昨非庵居士,闽县(今福州)下渡人。他出任过嘉兴府知府、应天(今南京)巡抚,为官清廉,一芥不取,生活清苦,妻子穿戴仍荆钗布裙。《昨非庵日纂》是郑瑄的读书笔记,内容是自己对于处世、修身、养生的见解。他在这本书上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汲泉煮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四月有新笋,新茶,新莞豆,新含桃,绿荫一片,黄鸟数声,乍晴乍雨,不暖不寒,老夫非雅非俗,半醉半醒,尔时如从鹤背飞下。三商而眠,高春而起,静院明窗,罗列图史、琴樽以自娱,有兴则泛小舟,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绝胜家,有林园、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郑瑄将自己形容为安分清闲、颐游天真之野叟,尽管生活清苦,但郑瑄自认为是富贵的,因为心闲,让他体会到生命的解脱之力,找到了独有的乐趣。白雪纷飞似飞絮,飘飘洒洒迎春到。春天未到小寒临,天寒地冻人难暖。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坚毅的鸿雁已先开始启程北飞了。严冬腊月,凛冽清寒,韶光容易抛旧人。转眼之间,迟暮年岁,豆蔻光阴已成繁烟往事,仍旧年少轻狂的我们,还有多少青葱岁月可以挥霍蹉跎?日子深深浅浅,快要忘了最初的模样。所幸,那些光阴里的人和事,都会以最深情的模样安居在文字里,当旧年远去,新岁又启时,愿温柔以待,静好从容。于岁月静好里,饴养草木寸心,与生活温柔相待,素心人对素心事,才是烟火里的纯粹与温馨。小寒|廿四節氣点击下方卡片观看“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做通透的圈子,过有趣的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