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丨守护middot飞翔的自由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守望“有距离的温度”

自由惬意的鸟儿,在衡水湖有着众多忠实的“守护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坚守、巡视、观测、拍照、记录……用脚步丈量着严密的生态保护线。

衡水湖湿地的冬天,处处呈现出动人心魄的自然生态之美。12月29日,室外温度连续两天跌至零下10度,80%的水面结了冰。一大早,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局湿地生态监测科科长张余广和同事们带上望远镜和相机,开始了新一轮鸟类野外调查监测工作。

寒风中,湖边少有人驻足。东湖大道小湖隔堤处在年5月加装了门禁,除观测、调查、巡防工作外,禁止一切车辆人员通行。记者跟随监测人员乘监测车向隔堤深处行驶,周边美景怡人。监测人员拿出手册一边记录一边说,上周来时,冰面还没有这么大,会对鸟类觅食产生影响。“停一下,南边有!”监测车猛然停下,监测员熟练地架起高倍单筒望远镜,看到湖里密密匝匝的小黑点清晰起来,有斑嘴鸭、绿头鸭、罗纹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斑头秋沙鸭。它们站在远处芦苇前的冰面上,有二三百只,自东向西排列成细长的梭形。张余广说,鸟儿们很聪明,会迎着阳光取暖,这样的队形不会遮挡其他伙伴。

根据地势、水域以及鸟类分布情况,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共设置了包括小湖隔堤在内的4条监测样线和40个监测样点,其中10多个监测样点设置了红外相机,进行全天候持续监测,观察鸟类栖息、繁殖等情况。

依据鸟类的活动规律,监测人员的工作时段一般在日出之前到日落之后,随着季节不同有所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线照明。在夏天,他们开始工作的时间大约在四五点钟,冬天略晚,7点之后。“相对而言,夏天工作的时间比较长。”

日常鸟类观测记录

完成一天的观测任务,监测人员回到办公室后要整理记录,归纳汇总后写出监测报告。调查研究湿地鸟类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人们了解鸟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合理有效地监测和评价湿地生态系统,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我们常常惊叹于衡水湖鸟类种群数量的日益庞大,殊不知,这些数字都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我们计算鸟群数量,是直接计数法,也就是一只一只地去数。最笨最简单的方法。小群的话,一二百只的那种,我们用望远镜就能数清楚,误差一二十只是允许的。上千只的那种大群,就需要拍照,之前就是几个人分别数,之后取平均值。现在技术手段进步了,我们会拍下来,回来在电脑上数点,尽量做精确。误差会控制在十位数之内。”年冬,监测到的最大鸟类种群有2万余只,是鸭类和豆雁混杂在一起。

张余广这样讲述自己的日常任务,“主要是保护,我们做观测研究只是静态观察,尽量不去惊扰鸟类的生活。比如,看到鸟类的栖息地就会保护起来,减少人为干预。研究的原则就是在不惊扰、不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监测工作。”鸟类生性警觉。张余广说,他们最近出来观测时,着装都是以暗绿、黄褐等与周边环境相近的色系。衣服的颜色依季节而变,大红大紫等颜色太鲜艳的任何时候都不会穿。他们的监测工作都是远距离进行,尽最大努力做到不干扰鸟类的正常活动。

从“为鸟留食”到“救助”善举

若要有生态之变,定是源于人的观念之变。衡水湖,一直求索人与鸟的“相处之道”。

秋收季节,也正是迁徙季即将到来前夕。为了给“远行”储备足够的能量,很多候鸟会大量进食,把自己吃成“胖鸟”,颗粒饱满的各类秋庄稼自然进入视野,成了它们的美味。

为破解湖区“人鸟争食”矛盾,年至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争取中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亿元,补偿作物面积约20.5万亩,对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由于保护鸟类而受损的耕地进行补偿。

有了每亩近元的生态补偿金,农户也就安了心,爱鸟护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如今,他们在秋收季节会有意在庄稼地里留下一部分粮食,作为鸟群的“口粮”。“此外,在这里越冬的大雁会吃麦苗,但农户们也不再介意。原因有三,其一,从科学的角度讲,它们吃不了太多;其二,这种植物也有二次生长的能力,少量被食用后,长势会更好;其三,大雁的粪便会成为田间的肥料,让来年粮食有更好的收成。”张余广说。

有了爱鸟之心,便有了“救助”善举。衡水湖畔有很多人与鸟之间的暖心故事。

年4月,市民闫廷华在衡水湖游玩时,发现两只被废弃渔网缠住双脚受伤的白色大鸟。他以为是国家保护动物白天鹅,就将它们带回家中精心照料。经鸟类专家鉴定,这两只大鸟并非白天鹅,而是“番鸭”。对此,闫廷华并不失望,仍旧悉心救助,买来双氧水和药棉给它们的伤口消毒,又找来青菜和玉米粒细心喂养。经过几天的照料,两只番鸭逐渐恢复了健康,被送归大自然。

年冬,一位工作人员查看监控视频时,看到衡百国际楼顶有只受伤的“大鸟”,当即联系了滨湖新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值班队员随即将鸟儿带回衡水湖鸟类救助中心,鸟类专家确认这是一只灰雁,仔细检查后,发现其左侧翅膀受伤,便对伤口进行了处理,在确保灰雁能够自然生存的情况下将其放生。

年1月15日早晨,冀州区良心庄村民发现田地中有一只受伤大鸟,无法飞翔,扑棱翅膀在原地挣扎。村民前去救治时,发现该鸟攻击性较强、较难救治后,拨打了区综合执法局的救助电话。8时许,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初步鉴定受伤鸟类为灰鹤,腿部有明显受伤。受伤灰鹤被接到区综合执法局,随后被送到衡水湖鸟类救助中心进行专业救助。

年8月的一天,摄影爱好者陈滨如往常一样到衡水湖拍摄湿地风光,突然一只小灰鹤闯入镜头。灰鹤是群居生活。看着孤单的小灰鹤,陈滨意识到它可能受伤了,随即拨通了衡水滨湖新区摄影协会副主席贾向英的电话。接电话时,贾向英正吃着饭,他立刻放下碗筷出门,一边赶往衡水湖,一边联系同事刘宝林、滨湖新区管委会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衡水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准备开展救助工作。经过仔细观察,大家发现小灰鹤左侧翅膀受伤,为避免对其造成惊吓和二次伤害,众人决定暂不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让小灰鹤通过自愈的方式慢慢恢复。一段短暂紧张的爱心接力告一段落,但救助没有结束。张余广接下了救助的接力棒,此后每天都小心翼翼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xzf/142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