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特斯拉的市值一路狂飙,逾越了大众、奔驰和宝马的总和,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市值也超越了宝马、通用、本田、福特。这些现象的背后究竟有些怎样的奥秘?围绕新能源汽车与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4月16日,在《中国汽车报》与百家号合作的“你说得对”直播访谈节目中,由知名经济学者、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主持,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辛宁,爱驰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付强共同作出深度解析。资本为何看好新能源汽车辛宁(左)、付强(中)、张奥平(右)辛宁:首先,是因为当前已经进入一个由大数据、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汽车产业正向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资本推动的,只要是符合未来发展预期的产业,资本都是会先进入的。其次,在由原来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移过程中,新造车企业等新业态纷纷进入,这也是他们的机会。他们有新的理念和新的营销模式以及与用户的强连接方式,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冲击。第三,汽车行业本来就是一个热门行业,所以资本大规模进入,而且广大股民也给予很好的预期,应该说新造车企业的股价能够超越传统势力,它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符合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奥平:其实资本看重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预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未来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是朝着这个态势去走,所以资本也会助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无论是看到工业化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背后商业的发展都是资本来推动的,所以,资本的确投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预期。付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变化,驱动力是科技环境、消费环境的变化,也是在智能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能源革命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变化。未来的汽车行业有可能完全“脱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行业,就像现在智能手机虽然还称手机,但实际上已经不是手机,更像是电脑或人的感官的延伸。我认为,未来的汽车就是一个智能化的移动空间,也可能是一个泛在能源的载体,甚至是整个物联网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看清未来再反观现在,哪些造车企业更符合未来发展的规则,资本就会流向哪里。从趋势看,产业的“跑道”相当宽。辛宁:就资本市场而言,不能简单断定有没有泡沫,首先要看资本投向的行业方向是否准确,企业是不是与这样的价值相称,现在的评估标准也完全不一样了,维度更多。所以,从货币发行的角度看可能有小泡沫,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根本没有泡沫,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资本投资会有风险,还与估值的高低有关。消费格局有怎样的变化辛宁:中国汽车产业近十几年进入快速发展期,汽车消费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现在特别是在中心城市,汽车高端品牌销售看好。我认为,智能汽车市场中,高端车和低端车销路会好,中端车有可能进入竞争激烈的死亡地带。其中原因,无论是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还是新造车企业,大部分都瞄向这个区间。国内经济内循环要启动,现在汽车市场4亿人是消费主力,还有10亿人的市场有待开发,所以低端车会取代目前的低速电动车、摩托车。此外,消费分级后,产业链、供应链也会分级,企业应更看重细分市场,如果企业与其细分用户融合、连接得好,前景才会好。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就是其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付强:高端产品卖得好,是消费升级、产品降级两个维度在驱动,高端车有溢价,产品的成本有支撑,所以有能力向下降级,做出让步来扩大消费面。我认为,中端车也有前途,只是由于目前中端车所能提供的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是供给侧问题。辛宁:就消费来看,中美都是消费品大国,而且中国很有可能在5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并由以往的世界制造中心变成世界消费中心。目前国内消费的年龄层在分化,即一老一小,“小”就是年到年出生的“Z世代”,有2.6亿人,其消费占到了国内的40%。随着5G及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与出生在工业革命时代的人,其消费理念及对品牌的理解、产品的认识完全不同。其中有这样几个变化。首先,消费诉求发生变化,以往消费群体的消费主流是外生消费,而“Z世代”进入了内生消费,突出表现是其对品牌的理解,是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体现自我的诉求更强烈。其次,“Z世代”的消费决策发生变化,过去传统时代的决策基本靠左脑,决策是理性的,偏重于物质层面。“Z世代”的消费决策基本靠右脑,靠感性决策,并且体现出从价格层面上升到价值层面、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从需求层面上升到欲望层面的特征。第三,价值观发生变化。以往,企业追求的是与用户的价值观趋同。但是,“Z世代”不轻信宣传,其自我验证能力非常强。研究“Z世代”消费群体,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