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又能想到,在“厮杀”如此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些几乎被挤到危险边缘、险些被遗忘的车企,还能有“逃出生天”的可能呢?爱驰汽车便是其中之一,这家车企给了众人一个大大的“意想不到”。这些车企,在陆续“回血”近些天,爱驰汽车接连被传两则利好消息,这让在资本市场沉寂已久的爱驰汽车,再次进入众人视野,很是有“东山再起”的架势。先是7月20日,有消息称,爱驰汽车员工收到人力资源部发送的《关于成立股东治理临时工作组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该《通知》显示,为推动公司良性发展,整顿公司业务经营,恢复日常运行,经公司股东会议通过,成立股东治理临时工作组,组长朱小华、付强。工作组受股东委托,负责公司运营管理工作。对此,有媒体向爱驰汽车方面求证,未获得回复。但相关媒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该《通知》属实,确为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通过邮件发布。此消息不禁让业内哗然。毕竟,此前爱驰汽车因停工停产已经停摆,甚至多次被传“拖欠员工工资”,深陷被近名员工“讨薪”的舆论漩涡。今年6月底的一封《呼唤正义!近家庭向爱驰汽车集体讨薪》长文,更加显露爱驰汽车现下的窘境。如今被通知去上班,不仅是爱驰汽车的员工诧异,看客们也是一脸茫然。随后,爱驰汽车还公布了任命公司CEO及财务总监的通知。其中,朱小华为爱驰汽车CEO,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工作,聘任日期自年7月18日起;任命唐梅玉为公司财务总监,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聘任日期自年7月18日起。无论是快失业的员工再次被“征用”,还是公司组织高层“大换血”,这一系列操作,似乎都向外界透露同一个消息:快要倒下的爱驰汽车,要重振旗鼓了。险象环生的爱驰汽车有了“悬崖止步”的迹象,固然新奇。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不断有关于“危险边缘”的车企,要重新出发的消息,虽声量不及爱驰汽车,但也值得一提。7月初,威马汽车对此前该公司创始人沈晖被限制高消费一事作出了回应。官方声明称,经过核实该限高令已经撤销,并指出威马正在有序的还清债务,并有望于近期复工复产,恢复正常运营。无独有偶,年10月,牛创自游家发布首款新车NV,并开启交付计划,但最终却由于生产资质的问题停滞不前。由此,这家车企也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然而,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最新《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批目录显示,一款名为大乘V07的车型已通过审批,该车造型与此前发布的自游家NV完全一致。换言之,自游家可能将随着大乘汽车生产资质的恢复重新面世。上述种种,无不让人浮想联翩:究竟是何力量,让这些车企再次有勇气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无疑,是资本的力量。谁在花钱“陪玩”?到底图啥?在资本的世界里,资金是一家公司存活的源泉活水。爱驰汽车能够重组,也是得到了新的资金支持。有媒体报道称,爱驰汽车此次内部的调整,是因为外资已经进驻,朱小华就是资方派遣人员。虽然消息源并未透露资方具体信息,但有知情人士告诉媒体,此次资方或是软银。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爱驰汽车官方的确认。实际上,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受到资金困扰的车企能够再次发力,或多或少都是受到了资本的驱动。企查查显示,近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北汽蓝谷)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42.87亿元增至约55.74亿元。北汽蓝谷的日子也过得并不顺遂,近年来,该公司长期亏损,销量不济亦不能及时补血。根据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北汽蓝谷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亿至21亿元。年,北汽蓝谷预计亏损52亿—58亿元,与年亏损基本持平;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亏损为56亿—62亿元。无论是爱驰汽车,还是北汽蓝谷,一个是几乎停摆,一个是连年亏损,两者皆是“负重前行”。它们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得到资本青睐?更甚者,有观点认为,如果投资爱驰汽车的资本方真的是软银,那么更可能说明资本的选择不太明智。毕竟近几年,软银的投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收效甚微。此外,资本既然想投资,为何不把钱给到回报率更高,且诸如蔚来、小鹏此类更需要钱的车企?实际上,资本不会“赔本赚吆喝”,它们自然有自己的生意经。蔚来和小鹏虽现金流不如以前,但尚未到“病急乱投医”失去理智的地步。且两者皆体系规模庞大,新资本入股,能够分到的利益并不多。换言之,蔚来和小鹏“很贵”,资本投资一个亿,或许并不能占到1%的股份。要知道,蔚来需要的资金规模,是要和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Holdings投资的约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99亿元)相提并论的。相关业内人士告诉盖世汽车:“投给小鹏这样的车企,除了资本回报啥也得不到。相反,给快破产的企业,就能拿到更多话语权。”那么,资本到底想要从“快破产”的车企这里得到什么话语权?首先是生产资质。正如前文所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鼎盛时期”的当下,新能源车企想要获得生产资质正在变得艰难。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产能利用率、研发能力、投资股东实力、规模效益、产品先进性等。但爱驰汽车和大乘汽车显然已经具备这些条件。后者自不必多说,就前者而言,年,爱驰汽车正式完成对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控股)的增资,并获取后者造车资质。爱驰汽车和大乘汽车的生产资质得来有多不易呢?要知道,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