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倾情原创编辑制作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年9月23日09:54:01将迎来农历24节气中的“秋分”,昼夜在一年中的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把光芒和温暖平均分配给南北两半球。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从地理的角度,我们又是如何看“秋分”的呢?接下来先从“秋”来说起~
何为秋?秋
天
按照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因此时节北半球天气转凉,大雁、燕子、杜鹃等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关于秋季一般的划分方法有三种:
(1)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9、10、11月为秋季,南半球3、4、5月为秋季。
(2)从气象学的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3)根据气候和平均温度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高于22℃时期为夏,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进过初秋、中秋和深秋,到立冬结束。
秋分三候秋分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秋分按每五天为一候,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雷声作为夏日的常客,在秋分后偃旗息鼓。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筑成能抵御寒冷的温暖小窝,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与昼夜长短变化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无极昼极夜之区域。该日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直至冬至日,至春分日后北半球才会出现昼长夜短的现象。民谚说: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与天气秋分至,残暑终,秋分也意味着秋季正式来临。气象资料显示,从秋分这一天起,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摄氏度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是因为夏季过后,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太平洋副高南撤,南方暖气流减弱,北方冷高压势力增强,这样大气呈下沉运动,天气晴朗降水少,天高云淡,气温上始凉未寒,很是宜人。
同时,入秋后人们出汗较少,即使出点汗,由于空气中缺少水分,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
秋分与生物1秋季红叶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下降,天气变冷,植物叶子内的水分逐渐减少,葡萄糖浓度越来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的低温则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本身没有颜色,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鲜红色。2秋季叶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各种落叶类植被纷纷将叶子从枝干上脱落。这是因为落叶可以使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是其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这一习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3秋雁南飞大雁的故乡是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由于北方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天敌害不多,所以非常适合哺育幼雏,可是到了北方漫长的冬季,各种虫和植物种子等可供食物用品都不见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成为了著名的侯鸟。
4秋虫坯户一些春分开始活动的小虫,由于气温下降,开始回到土里准备过冬,所谓秋分二候蜇虫坯户。秋分与丰收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年起,秋分日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时节,棉絮、稻谷等都要抓紧收获。
△年9月21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大张庄镇大三地村的农民,用收获的玉米摆“丰”字迎接首个农民丰收节。
秋分依然是农事繁忙的时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奏,忙活着不同的作物。即使在同一个区域也有不同,比如在华北平原,从北至南,便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和“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差异。再往南,便是:“秋分放大田,寒露一扫光”,“秋分种山岭,寒露种平川”,“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丰收是与自然的对话,是对田园的深情。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中,闻着果实成熟的味道,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秋分日特殊的地理现象1影子不见了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如果你在赤道线上,正午时分就会发现在赤道上的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2南北极共见白昼南、北极点附近有共同的白昼,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
3物与影同长正午时分,南、北纬45度地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一样长。秋分日在北纬45度线上,用不着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影子的高度和实际物体一样长。4全球各地昼夜均分不严格的说,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均分,都为12个小时。
秋分与灾害1霜冻秋分后,北方冷空气的频繁南下致使我国北方温度明显降低。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植株体温降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细胞会脱水结冰,遭受霜冻危害。因为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霜冻有农作物“秋季杀手”的称号。
2低温冷害秋季低温冷害是指淮河以南晚稻抽穗扬花期,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收成减产。由于此种灾害在华南地区多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故称寒露风。
秋季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期自长江流域向南逐渐推迟。
3秋燥秋乏这是和人类身体健康有关的。进入秋季后,天气干燥,身体很容易出现“秋燥”现象,咽、鼻、口、唇干,咳嗽少痰,此为凉燥。同时很多人还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此为秋乏。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
诗词中的秋分点绛唇·金气秋分
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晚晴
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夜喜贺兰三见访
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送僧归金山寺
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客中秋夜
孙作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
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从秋分起到冬至
白昼渐渐变短
在这美好宜人的时节
愿大家在金秋收获累累硕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