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产科工作20多年,经历了各式各样的产房故事,有喜剧也有悲剧甚至还有闹剧,有温情暖心也有惊心动魄……每一次都感触颇多,总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无奈自己胸中无文墨所以一直不敢下笔,最近又连续经历了几个事件,对我触动很大,所以就逼迫着自己用简单的文字把产科的真实故事说给大家听。
产科系列故事之那个重症孕妇出院了
今天孕妇“静”就要出院回家了,静的家人专门陪着她来向我们道谢。看着静满脸幸福的样子,我们也觉得幸福满满的。
孕妇静,32岁,是一个二胎妈妈,孕32+2周,因血压高、头痛急医院产科治疗。静在孕早期就发现血压高,自己不重视未治疗,直到血压高达/mmHg,出现了头痛才入院。入院后经过详细的问诊、查体、检验、检查很快明确了诊断: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同时也意外发现患者竟然是单侧肾缺如,且患者本人毫不知情。诊断明确了,医生却更加纠结了,孕妈孕龄仅仅32周,却同时合并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羊水少、单侧肾缺如病情危重,孕妈妈随时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而且早产宝宝出生后也有可能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硬肿症及脑瘫等急危重症。性命堪忧,怎么办?为了能够在治疗妈妈疾病的同时保证宝宝健康出生,大家真的是绞尽了脑汁!主任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在科室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促胎肺成熟的基础上积极控制病情,加强母婴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治疗方案是做出来了,但我们并不能轻松。做了20多年产科医生,我有着深深的体会---产科人更加需要具备安全意识,母婴两个人生命、几个家庭的命运都在我们手里,担子有多重,只有背负的人清楚!在静住院的那些日子,大家每天都揪着心:血压这么高,万一胎盘早剥怎么办?万一产妇抽搐起来怎么办?万一出现并发症怎么办?等等等等,可都是要人命的啊……“留”还是“转”?当时就有人主张“转”,说:“这么重的孕妇,转诊吧,现在的形式万一有什么事儿我们就会吃不了兜着走…….”,的确如此。可主任想,产科医护人员经历了多年的临床急救磨练和规范化、专业化操作训练,又多次接受省市专家、甚至美国产科专家的指导,这类疑难重症病人,我们自身是有能力救治的。有了这种自信,主任带领大家又进一步认真询问病史、重新评估病情,结论是:虽然有不小的风险,但我们有处理此类病人的经验,而且我们又有强大内外科及ICU、NICU做我们的后盾,医院专家的支持帮助,相信我们是可以处理好的。听了主任的话,大家像是吃了定心丸。
经过大家的悉心照料,静的病情趋于平稳,经过再次讨论、评估,决定于孕满33周的那天进行剖宫产。
毕竟是有风险的手术,带着些忐忑的心情开始了与患者家属的术前交流。可是没有想到谈话却进行的异常顺利。主治大夫说“虽然手术是有风险的治疗措施,但我们术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证大人和孩子的平安……”家属听了毫不犹疑地说“医生,您说的我们都理解,你们一直在努力救她,我们都知道!把病人交给你们,放心!”
在今天这样一个医患对立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里,一句简简单单的“把病人交给你们,放心!”是多么的暖人心!为了这份信任,医生也值得去冒险!
在主任的主持下,科室再次展开病例讨论,最终决定对静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前医务科组织召开了全院会诊,详细讨论了术中、术后的各项事宜,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甚至于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的论证,力求万无一失。最终在孕33周那天,静剖宫产分娩一男婴,体重仅g。新生儿一出生就被等在手术室的儿科医生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观察、治疗。虽然术中孕妇出现了部分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但因为术前已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相应的处理很快就减少了出血,术后新妈妈由手术室直接转入ICU,在ICU医护人员精心观察治疗3天后转回产科,又经过几天的治疗,终于在今天要出院了。
看着静的一家高兴的走了,心中生出几多感慨。感悟一:产科医生更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维。严重高血压往往可以引起患者肾功能损害,如果当时医生稍微一疏忽可能就会遗漏了患者单侧肾缺如的诊断,后果不堪设想。感悟二:患者生病住院了,医生治好了,病人高兴。但病人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为了她的康复、为了她今后能健康的生活,医护人员背负着怎样的压力!背后又付出了多少汗水!医护人员总是为病人考虑的更多、做的更多,远远超出了病人能看到的部分。在对抗疾病的战场上,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奖赏!为了这份信任,医生就像英勇的战士一般无所畏惧,又严谨慎独…….
后记:静那刚出生体重仅g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治疗下也很快平安出院了。现孩子发育都正常,一医院为产科医护人员送来了锦旗,以表示忠诚感谢!
编辑:默然斌杰
撰稿:产科孙芳
校对、制作:坤坤玲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