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甘南日报丨20天,他们在高反时竟做出

治疗白癜风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160211/4769989.html

视频丨甘南日报采访三原支教故事

(该视频32:09处)

当我们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畅谈理想的时候

当我们吃上父母做的可口的饭菜的时候

当我们可以用各类电子产品探索世界的时候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只能坐在矮小的帐篷里

仅靠着一块小黑板来获取知识

饿了啃一口干脆面充饥

累了在潮湿的草地上小憩

这便是位于碌曲县波海村的学校

虽然只有两间板房,两顶帐篷,几张简易桌椅

但却是牧民区的留守儿童最珍惜的地方

7月28日至8月15日

三原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校长助理刘雪莲老师

数学备课组长李芳老师

德育处主任陈虹来老师

大队辅导员冯永丽老师

在海拔米的波海村与位不同年龄的孩子们

度过了20天“高反”支教生活

图丨三原附小支教团队合影

(中间四位依次为冯老师、李老师、陈老师、刘老师)

播种爱心勾勒希望

三原附小对波海村进行了三年的走访调查,并对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做了大量的了解。在此期间三原附小也进行了爱心援助,除了老师支教以外,还发起捐赠、义卖等活动,为海波村筹集了图书、书架、桌椅、电视机等物资,并特别设立了“源爱书屋”,到目前为止,书屋里已有-多册书籍,几乎涵盖小学全段读物。

源爱书屋

今年暑假,三原附小又组建了4人支教团队,长途跋涉来到这所简陋的“帐篷学校”,为当地孩子送去梦想和希望。

“我两年前教过的学生,现在成绩慢慢上去了,性格也变活跃了!”李芳老师对记者自豪的说。每次支教都能发现孩子们正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精神面貌都比从前有了很大提高。

老师们辛苦播撒的种子,终于在这片荒原之上开出了一朵一朵稚嫩却倔强的花,老师们也觉得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没有白费。

针对该地区孩子受教育的水平和生活状况,老师们还安排了合理的教学方案,老师们发现波海村的孩子们缺少像美术、体育等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于是假期自费购买了大量美术材料和体育器材。

“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收获知识很重要,但让孩子们接触从未接触过的艺体课程,在他们内心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也同样重要。”刘雪莲老师坚定的说。

刮刮画、画彩蛋、花式跳绳、投掷飞机、打篮球......为高原枯燥寂寞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为孩子们原本灰暗的童年,抹上了五彩斑斓的一笔。

“第一次见刮刮画、彩蛋,孩子们特别新奇,如视珍宝,制作过程特别小心翼翼。完成作品以后,孩子跑来小声问我‘老师,这个我可以带回家么?’很高兴孩子们能这么喜欢美术课,但同时,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陈虹来老师回忆到。

图丨陈虹来老师指导孩子们完成刮刮画和彩蛋

图丨冯永丽老师给孩子们上体育课

更多陪伴更多关爱

波海村孩子不仅缺乏应有的教育资源,还缺少的生活上的照顾、陪伴和教育。刘老师说:“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总发现有孩子咔嚓咔嚓地偷偷啃着干脆面。一开始看到这种情况,其实蛮生气的,知道原因后,我却非常的心疼。”

原来,这些孩子听说有老师前来授课,便没有跟随家人去很远的地方放牧,而是选择独自在家中参加学习,家里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没有人为他们做早餐,所以他们常常饿着肚子来上课。

李老师也回忆说,有一个叫郭海清的孩子,平时上课从不迟到,有一天他居然晚了快一小时才来学校。来时,手上还笨拙的缠着一圈圈厚厚的卫生纸。问过郭海清后才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很远的地方放牧,因他执意留下来参加辅导学习,所以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父母也没有给他留一分钱。辅导课开班前,孩子已经独自在家二十多天了......就靠着爸爸在院里种的一片萝卜和家里的干粮生活。那天他独自在家做饭,因不小心把手切伤了,才耽误了上学。

像郭海青这种情况的孩子在这里很普遍,孩子的父母一年四季都在不同的牧场放牛,孩子们只能选择独自在家,或由爷爷奶奶看管。所以,支教老师除了教孩子课本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外,还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照顾。

图丨刘雪莲老师的语文课现场

图丨李芳老师的数学课现场

战胜艰苦收获宁静

波海村位于碌曲县郎木寺镇的高海拔草原地带,氧气稀薄,气候也瞬息万变,大部分老师都出现了高原反应等各种不适。

在简陋的帐篷里,老师们准备的PPT讲义无法使用,只能一笔一画抄在黑板上讲给孩子们听。从老师住的宾馆到学校一共有10多公里,坑坑洼洼,一旦下雨,路上全是积水和泥坑,车辆行驶在上面十分颠簸,老师们经常嬉笑着说“每天跳着舞去上课”!

刘老师说,波海村学校的课程安排是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起初,她还觉得课程时间过于宽松,后来才发现,这个安排已经是非常饱和了。每天奔波于学校宾馆两点一线,中午需要回宾馆做饭,往返2次,路程40多公里,路上要花不少时间。晚上回到宾馆再批改一下作业,便到了睡觉的时间。

图丨刘雪莲老师在宾馆批改作业

但这样疲惫乏味的支教生活因有孩子们的存在而变得不同。老师们可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纷扰,在孩子们渴望陪伴和求知的眼神中得到一方心灵宁静。

投之桑榆报之桃李

波海村的孩子淳朴善良并怀揣着一颗求知的热心,虽然缺少完备的教育,但依旧懂得“投之以桑榆,报之以桃李”的道理,他们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来向老师们表达感激和爱意。

“几乎每天来到教室,孩子们就会送来自己亲手编织的花环、草戒指、手串、纸船......送给老师。有一次上课,我发现简易讲桌上竟歪歪斜斜的写着‘我们者(都)爱您,老师’。”刘老师说,无论表扬或是批评,他们都会诚挚的说声“谢谢老师”,无论是分发作业还是礼物,他们都会礼貌地用双手来接。

刘老师说:“来这里的最大感受就是收获的远远超过我们付出的!教给他们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收获更多的是感动和最纯真的感谢。”

通往世界开启未来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和付出,三原附小的支教也越来越深入,源爱书屋终于在今年正式成立,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师自愿加入这场“甘南爱心之旅”。

老师们计划自筹更多艺体方面的教学用品和生活用品,以及安装远程授课设备,让当地孩子们可以更快更方便的获取新知识。同时老师们也计划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xzx/125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