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称,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汽车成本的40%-60%。“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对此,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带来了产业链短期的困扰。“碳酸锂、PVDF、六氟磷酸锂等原材料在一年时间内出现了价格暴涨。”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亦称,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儿走,大家也可以想象。”
曾毓群和吴凯所言非虚,宁德时代没有成为这一轮电池涨价的受益者,甚至与车企一样,他们也饱受其害。而这些都体现在了其年半年报中。
为谁“打工”?
8月23日,宁德时代发布年半年报。财报显示,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收.7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70.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82%。
尽管营收实现了翻倍的增长,但这却是建立再牺牲毛利率的基础上。财报显示,年上半年,其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同比下降7.96个百分点至15.04%,储能系统毛利率同比下降30.17个百分点至6.43%。
对于毛利率大幅降低,宁德时代官方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竞争加剧,二是原材料价格波动。
对于市场竞争加剧,宁德时代表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市场快速发展,不断吸引新进入者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竞争,同时现有动力电池企业亦纷纷扩充产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宁德时代表示,受锂、镍、钴等原材料价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采购价格及规模也会出现一定波动。同时,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成本形成较大压力。
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涨元/吨至49.10万元/吨,近7个交易日上涨6次;工业级碳酸锂涨元/吨至47.95万元/吨,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而在年9月时,电池级碳酸锂和工业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4万元左右。
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等中下游企业的尴尬局面形成对照的,是上有原材料企业大发横财。同花顺ifind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共有10家锂矿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均实现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紫金矿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近90%至.3亿元。
对此,曾毓群在《创新引领TWh时代》的演讲中直言,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带来了产业链短期的困扰。“事实上,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TWh的锂电池,完全足够生产全球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曾毓群认为,这一轮电池价格上涨是原材料企业炒作所致,而一些行业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近两年锂价上涨主要是需求端比供给端更容易扩张所导致。
“需求端的电池产能扩张通常会更快一些,而锂矿开采的产能扩张受到能评、环评、采矿权证等制约、勘探和风险找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主要矿山项目在国外等因素影响,使得锂资源供给的增长不是那么快速。”
电车涨价背后
上半年毛利率出现大幅下滑后,宁德时代迅速调整并给出应对措施,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改善盈利能力。
短期内,宁德时代建立及时追踪重要原材料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信息系统,通过提前采购等措施保证原材料供应及控制采购成本。签署长协订单、投资合作、回收利用、自行开采等措施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通过与客户协商动态调整产品价格,传导原材料涨价压力。
从第二季度起,包括特斯来、蔚来、理想在内的宁德时代客户,其产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其中,4月1日起,理想ONE涨价1.18万元至34.98万元;5月1日起,蔚来ET7全系涨价1万元。
同时,宁德时代加速向上游原材料领域拓展。4月15日,宁德时代与印度尼西亚PTAnekaTambang(ANTAM)和PTIndustriBateraiIndonesia(IBI)签署三方协议,共同打造包括镍矿开采和冶炼、电池材料、电池制造和电池回收等在内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
长期内,宁德时代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与模式上不断创新。财报显示,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达到57.68亿元,同比增长%,占当期营收比例超过5%。
6月23日,宁德时代推出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该电池取消了横纵梁、水冷板与隔热垫,提高了系统集成效率。官方表示,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到Wh/kg,体积利用率达到72%,续航超过km。曾毓群透露,年将有多个使用麒麟电池的新车型上市。
同时,宁德时代推出换电模式。1月18日,时代电服举行首场发布会,发布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4月27日,宁德时代与爱驰汽车就换电项目展开合作,爱驰汽车以U5为载体,开发组合换电版车型,年第四季度推向市场。
尽管毛利率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大幅下滑,但通过短期和长期的各项举措,宁德时代对改善盈利能力抱有信心。在近日举办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官方表示,下半年来看,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与客户的价格协商持续落地,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写在最后:
毋庸置疑,动力电池行业依然充满机遇。BNEF公布的数据显示,净零情境下乘用车的电动化率将在年达到62%。而根据高工锂电预测,年储能需求也将超过1TWh,将是当前规模的数倍。
面对即将到来的TWh时代,对曾毓群而言,最大的挑战却不是短期的毛利率下滑,而是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分别是消费者对研发力提出更高要求,大规模交付对制造力提升更高要求,产业纵深发展对服务力提出更高要求。
宁德时代能否克服挑战、抓住机遇,磨炼出足以应对挑战的研发力、制造力和服务力,维护自己在产业链和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