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梯田带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近年来,绿春县注重保护和传承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将梯田产业作为绿色、可持续的亮点产业来打造,促进梯田农业创收的同时,充分挖掘梯田附加产业,带动经济融合发展。

梯田+种养殖。遵循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主线,将遗产区、缓冲区农田划为国家基本农田,根据地势、海拔、温湿度、土质等不同情况,积极开展优质稻种的试验推广,不断优化稻谷品种和提升稻谷的产量,增加粮农经济创收。目前,已建立1.2万亩生态红米种植基地,推广种植“红稻8号”“紫糯米”等优质稻种。成功引进贵州“一窝九米业”等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优质米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种植户签订产购合同,推动梯田红米品牌开发,提高梯田种粮收益。着力培育梯田稻鱼鸭生态种养产业,积极探索哈尼梯田进行高产高效种养技术模式(梯田稻鱼鸭生态种养)探索和实践,重点开展优质稻推广、稻鱼鸭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攻关,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三收、稻鱼鸭共赢”的种养模式。截至目前,稻田养鱼总面积达6.7万亩,预计总产值万元。

梯田+基础设施建设。绿春县积极保留延续千年的木刻分水法等民间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梯田水系修缮保护,加快实施哈尼梯田灌区项目,提升梯田灌溉能力。近年来,投资万元,实施黄连山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万元,维修建、改造沟渠33条,共计千米,综合治理河道20千米,提高梯田景区水资源利用率,确保哈尼梯田不缺水、断流。累计投入万元,修建梯田核心区村内道路,建成综合活动室1个,改造哈尼蘑菇房民居44户;新建沐浴室2个、公厕2个、垃圾池2个,搭建梯田景色观光走廊2条。打造2条生态旅游环线,将梯田景区和全县各景区景点串联,推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网,方便当地群众和游客出行。

梯田+民俗旅游。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严格执行传统民居建设审批制度,严厉打击乱搭乱建,严格控制房屋层数、建筑面积、色彩格调和外观,分批分年度对遗产区8个村庄实施改造,融入哈尼元素,保持与发展“土坯房、茅草顶”的传统哈尼民居风貌,着力打造哈尼梯田旅游特色村。同时,突出绿色旅游理念,保护传承哈尼族的“五节一宴”,即“昂玛突”“开秧节”“矻扎扎”“新米节”“十月年”和“长街古宴”,鼓励民间按照传统习俗开展婚丧与祭祀等活动,发展农家乐、乡村旅馆,带动梯田观光旅游业发展。着力推广梯田红米等农产品,推动旅游与梯田产业开发深度融合,实现梯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年,梯田核心景区接待省内外观光游客4万余人次。

绿春

赞赏

长按







































国庆期间做白癜风检查
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xxw/66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