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传统粽子ldquo簕古鸡rdq

又见端午,儿时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你的端午记忆是什么?是奶奶包的粽子时散发的淡淡粽香?是爸爸带着你看龙舟时的熙攘人群?是妈妈挂在门前的那艾叶香气?还是和小伙伴们唱着《氹氹转菊花园》,应该“睇龙船”还是“睇鸡仔”的犹豫?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尽相同,大家都有专属的端午记忆。在端午节前,小编发现一种罗定传统的粽子——簕古鸡,非常有意思。

簕古鸡的历史

“簕古鸡”有鸡头、鸡脖子、鸡肚子和鸡尾巴,里面包裹着香米或糯米以及一些配料,那翘翘的尾巴看起来十分像一只公鸡,但比起实际的公鸡要小很多。等在大锅里蒸熟后,粽子里便渗进这种植物的香味,吃起来尤为清香可口。

相传这是因为以前这一带的一些穷人到了过年的时节依然吃不上肉,吃鸡肉也成了一种奢侈,小孩子更是缠着妈妈叫喊着要吃肉。妈妈们实在没有办法,就想出了这个主意。当小朋友们吃着这种“簕古鸡”时,仿佛真有鸡肉的味道呢。

也有另一种说法,每到农历五月和八月及十一二月,村中各家各户上山割草砍柴为防午餐饥饿,均会取勒古削成蔑编织成鸡状将湿米置于内早上与粥齐煮粥熟鸡熟,然后带至山上作午餐顶肚之用。

簕古鸡的编法现在罗定有些地方保留着逢年过节食“簕古鸡”的习俗。适逢端午节,农村里的老人家就去野外摘回簕古叶。簕古叶并不好处理,带状叶子两边都有硬刺,中间那一排刺更是硬如针。第一步撕掉叶子上的刺,洗干净就可以编织了。“簕古鸡”的编织手法看起来很难,但阿姨们都是顺手拈来,手也很灵巧,两条长长的簕古叶打一结,叠、穿、绕,只见簕古叶跟着手指飞舞,在我还没看清楚怎么编时,一个粽子已编好了,几分钟就完成。

接着,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好糯米、绿豆、五香肉等,小心地把它们装进粽洞里(粽洞通常在脖子处)。有些“簕古鸡”只有纯糯米,大概是延续旧时的传统,老人的经验是装馅时只装七八分满就好,否则米膨胀就不易熟。

装好馅,最后是收尾(把装馅料的那个洞堵住)。编好的粽子各式各样:橄榄形的、三角形的、畸形的……其实形状不重要,能煮熟不露馅就已经成功了哦~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勒古鸡”已经很少有人做了,只在过年过节或镇上圩日时,才有可能见到。今个端午,你吃过这种传统的罗定粽子了吗?也欢迎分享你的端午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小蟹

↓↓↓点阅读原文,本地资讯一手掌握

E小蟹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科学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xwl/62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