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城市住久了,能够有个农村老家,是一种奢侈;倘若父母安康,还能够在田间地头伺弄些蔬菜瓜果和桔树,那真的是奢侈中的奢侈。这个叫下村的老家是否与你记忆中的那个老家一样?儿时稍有空隙就迫不及待爬上去滑下来的老家石鼓还在。可惜它离开原来位置,来到了老家那幢叫大厅房子的门口,光滑细腻已全然不在,留下灰蒙蒙的一片沧桑。童年记忆中的大厅只有正月看戏时才热闹起来。大厅中的柱子在儿时眼睛里永远是最高、最粗的,没谁能够超越。曾经的大厅,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妪,几十年岁月旅行,已将她青丝变成白发,在摇摇坠坠中前行。如今焕然一新的面貌离不开爱心村民的援助,更少不了带头修建的村官们。文化大礼堂的重新命名使大厅发挥了巨大作用。平时村里大小会议的召开和文化交流活动都在里面举行。还有春节期间的戏班子和日常排舞锻炼的大妈、大姐们也在里面进行。修复一新的下村古桥也唤起了往日的热闹,是村民纳凉、闲聊的好去处。下村标志性建筑的老屋经历几十年风风雨雨依然辉煌屹立着。它犹如世世代代淳朴村民,用良好的民风民俗支撑着这个文明古村。记忆中的下村小学如今已有更好的发展,纳入新华校区。白墙黑瓦的老屋属于50、60、70后的记忆,崭新的校舍是子女或孙子、孙女求学的殿堂。校园内的桑树,童年时的我们经常爬上去,吃着酸甜的桑葚。小学对面的小溪边原本有个古老的榨油坊,咿咿呀呀的老水车将水流送到巨大的碾子上,一遍又一遍把茶籽碾碎,再由四五个汉子抬着沉重的撞杆,一下一下的撞击,伴随着号子"榨油、叮咚、嘿呦……"声声,香香的茶油汨汨冒出。汉子见到孩子就会送些许回家拌饭吃。如今油坊已毁,只留下一道残存记忆的石子围墙和一棵不认输的大樟树。小时候眼里巨大的"下村大桥",现在也变小了,孤苦伶仃的支在小溪上。小溪是所有下村人儿时的乐园,钓鱼、抓螃蟹、寻找彩色石籽写字、画画......看牛在清凉的溪水里泡澡纳凉,很多时候也会跳下游泳,与牛同乐。夕阳西下,骑上牛背悠哉回家。五水共治下的下村溪清澈见底,溪两边的修缮工程已完工。漂亮的不要不要的……有人说,这门应该是官宦人家才有的。门道不懂,看热闹的我们觉得不一般,只有拍照留念,日后细细回味。这条老巷记忆犹新,因为离我们老屋不远。儿时的我们每天玩闹于此地。或捉迷藏、或列队扮演"鬼子进村",最忘却不了的还是"打石籽仗",口袋里装满石籽的屁孩们分为两派,对攻。每次都要发展到谁谁谁被击出血或击哭后才能停战,然后鸟兽散。每次路过此巷,仿佛还能听到童年时的奔跑声。三月的雨总是没完没了的下,像是要把老屋残存的孤伶清除,唤醒往日的热闹。村民不懂艺术,但做起事情来,往往都是艺术家。骑行道的开通唤起了一大批热爱运动的老家村民,夕阳西下时,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的人们就会走出家门,踏上干净整洁的大道走上一回。村头的那片水田,曾经是捉泥鳅的好地方。后来植上了大片的桔子树,就再也没有泥鳅可捉。桔子是老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可前年的一场寒流摧毁了人们的心血。勤劳的村民撒下了油菜种子,闻这满地的油菜花香,静等丰收季节来临。曾经的下村中学,远远望去有点凄凉。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也偶尔会回来看看,找找青春的痕迹……"石头老爹"---是浙西农村普遍存在的习俗。哪家孩子经常生病,家长们就会带上香纸和供品前往拜石头老爹,祈福孩子健康成长。咸菜、腌菜、地瓜片,农村人自力更生制作农家菜是很平常的事。小时候,父母外出农活遇到突然下雨时,整个村庄就会响起叫唤声。"下雨了!赶紧收菜......"以前进城,人们大都走小路,那时车子极少,只有拖拉机,相当于现在的宝马。如今老家班车无数,很多家庭都开上私家车了,曾经那条通向外面世界的小路已逐渐湮没在岁月洪尘中。老家---下村,如今她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绿色发展着。记忆中的老家是那般洁净,希望未来的下村依旧那般美好。
本文作者:郑大成、余永球
感谢投稿!
-END-
衢州原创栏目
「乐活记」
记录这座城的风华
下一站,航埠!
"师傅,南湖桥走不走?”
小商品市场,变了!
下一站,衢州花鸟市场!
谢谢你,鹿鸣小学!
点击蓝色字体进入了解
欢迎投稿,邮箱:
qq.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