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治好了欧阳修的抑郁症他还把古琴送给友

吉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醉翁”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世称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众人皆知的醉翁,人们常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徜徉山水之间日子过得像月白风清,很惬意,仕途也很顺利。转瞬间十几年的光阴已经过去,老来多病,好友相继过世,政治上受诬陷,遭贬斥,忧患凋零,今非昔比。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庆历间贾文元任昭文相时,常与欧阳修畅饮。贾知欧阳修饮酒时喜欢听曲,所以预先叮嘱一官妓,准备些好曲子来助兴。谁知这官妓闻而不动,再三催促,仍就无动于衷。贾文元感到很无奈。不料在宴席上,这位官妓在向欧阳修敬酒祝寿时,一曲又一曲地献唱。欧阳修侧耳细听,听完一曲,饮一大杯酒,心情十分痛快。贾文元感到奇怪,过后一问,才知道官妓所唱的曲,全是欧阳修作的词。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他有一篇谈弹琴能治病的文章《送杨寘序》: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我曾经患过忧郁症,心情不好,请假回家休养,也不见好转。后来跟我的朋友孙道滋学弹琴,最初只是学会几首在宫调上弹的曲子,弹着弹着时间长了,不知不觉病就好了。本来我想弹琴这玩意儿不过是一种小技艺,谁知学深了,达到一定的造诣,是会产生很大的效益的。低音是宫,高音是羽,宫、商、角、徵如果弹好了,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音调。快速的曲调能够激发人心,使你感到迫促,徐缓的音调使人听了心情平静和舒畅。有时好像天崩地裂,像从高山上泻下的瀑布,又像暴风雨在夜间顿起。有时像怨夫寡妇凄然叹泣,有时又好像两只相爱的鸟儿在枝头快乐地唱歌儿。那些忧思深远、心地宽宏的琴音,好像是古代虞舜、周文王和孔子遗留下来的经典音乐。那些悲时、悯世、感怀、忧愤的音乐,就像伊伯奇那样孤苦哀叹(尹伯奇事继母亲,因其父受继母的谗言,伯奇被逐投河死),像屈原那样忠心为国却遭谗言而痛苦万分。总之,喜、怒、哀、乐的音乐是感人至深的。而那些纯正、质朴、恬淡、清明的音乐和古代尧、舜、夏、商、周以及孔子的文章,《易经》上所担忧的心思,《诗经》上所讽刺、怨恨的歌声一样,对世人是有提醒,对治世是有警惕意义的。如果我们听琴时细心欣赏,用心学习琴艺,从许多优秀的琴曲中,选出一些平和、恬静的音乐,来抚慰忧郁的心绪,抒发自己胸中高远的理想和情操,如此潜移默化,是可以使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生活意趣、气质、志操,逐渐升华,达到极高的境界的。我的朋友杨寘君,很好学,文章也好,但是多次考进士没考中,后来,总算祖上有德,取得了一官半职,调他到福建剑浦去作县尉。那是个小地方,又远又偏僻的东南方,距此数千里之外,政治文化都很落后,他的思想情绪一定是不好的。再说,他从幼年时就多病,到那南方缺医少药的蛮荒之地,风俗习惯与北方又不同。以心绪不好、衰弱的身体,放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怎么能愉快地、长久地生活下去呢?我想,如果他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好好疗养。怎么样才能心情平静养好病呢?学会弹琴是有好处的。因为我自己有养病的体会,我是学弹琴治好我的忧郁症的,所以,我写这篇谈琴的文章,并且把我学弹琴的老师孙道滋也请来一起喝酒,为杨寘饯行,同时我送他一张琴作为临别纪念。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中,修身养性的“琴棋书画”文房四艺里,琴就位列第一。也许正由于古琴独特的“悦心”效果,其生命力历经年依然强盛。古琴属中低音区乐器,从人的心理通觉感受来说,更为沉着深切,常常加深了幽远深邃的意境。演奏古琴对身心有独特的作用。首先,自由丰富的演奏方式让演奏者的情感充分宣泄;其次,左右手复合指法有种之多,有助于左右大脑半球的均衡发展;再次,演奏者在“感物而形声”时,大脑中表激动的β波会减少,频率更低的α“平静波”或θ“欢乐波”出现,引发肾上腺素的降低和内啡肽的分泌,让人平和愉悦。欧阳修的诗中也透露出了他的心态——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四年(年),当时欧阳修正被贬官峡州夷陵。身为贬官,心情多是不好的,可欧阳修是一个例外。尽管诗一开头哀怨自己地处偏远,抱怨春风该来不来。橘树枝头还留着残雪,北归的大雁勾起了乡思。可诗人不沮丧,也不焦虑,他知道山花烂漫的时候一定会来,只须耐心等待。和其他的贬谪诗不同,欧阳修怨而不怒,贬在他方,依然心情愉悦,令人钦佩。心态积极的人,能把平淡生活过成诗;心态不好的人,生活再优渥,日子也会过得荒芜。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晚年的欧阳修,退居颖州,他钟爱颖州西湖,写下十首《采桑子》,这是其中的一首。此诗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此词工于雕琢,琢静境,静怡人心。夏天的美好,是因为风用了心,生活的美好,是因为我们用了心。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鸟声音动听,喜爱的人把它们捉来,千方百计地驯化,把它养在装饰华美的笼子里,用精美的食物饲养,于是人就随时随地能听到它的叫声。可当诗人走进树林,这里的画眉鸟没有了约束,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鸣叫,充满快活自在,美妙极了。画眉鸟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当人陷身于名利场中,身不由己,一旦没有了约束,回归到自然的状态,就会获得更大的快乐。自由永远是快乐的源泉。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这是欧阳修送别友人刘敞的词作,是欧词中少有的豪放之作。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词的结尾二句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无形之中却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搏动人的心弦,涤荡人的心灵。明末清初曹尔堪《南溪词》:读欧公《朝中措》,如见公之“须眉生动,偕游于千载之上也”。放下了全部执著,就会获得最自在的快乐。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xwl/143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