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的典故
绿珠汨汨沁心脾,宛若青城响雪施。
喜煞醉翁开倦眼,烦疴立失抚征骑。
说起绿豆,人们自然会想起盛夏之际清凉解暑,生津止渴的绿豆汤和绿豆粥了,这是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天然解暑剂,因为绿豆确有防暑降温的功效。
绿豆为中国人的常食之物,作为药用,传说起自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他创立的“三豆饮”就是以绿豆、赤小豆、黑大豆和甘草节煎煮至极烂后饮用,“治天行痘疮,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其解暑热止消渴之功,早在唐代即有运用,著名食医孟冼就曾说过:“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肤。”药王孙思邈还认为它能“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利小便胀满”。现今都认识到绿豆的功用在于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多用之于治疗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作为消暑解热的保健饮料绿豆汤。
绿豆
绿豆的作用与功效绿豆不仅可供药用,更可为食为蔬。明·李时珍就称赞它是“食中要物,菜中佳蔬,真济世之良谷也。”作为食品,绿豆能补益元气,和调五脏,行十二经脉,可制做成豆粥、豆饭、豆汤、豆酒、豆糕等,“常食之,功效不可备述”。作为菜蔬,群众中多用以做成绿豆芽、绿豆粉丝之类,清代食医王士雄就说过“发芽为蔬,味极清美”。若能经常吃些绿豆及其制品,对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偏头痛、眼疾患、甚至肿瘤病人都有裨益。
绿豆古称文豆,其中豆粒粗而色鲜绿者,又名官绿,官绿皮薄而多粉;豆粒小而色褐绿者,又称油绿,油绿皮厚而粉少。绿豆在药用史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即历代医家均用之以解毒,可以“解热毒”、“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诸毒”,或称“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解小儿痘毒,解痈疽肿毒,解酒毒、附子乌头毒、烟毒、煤毒,甚至农药中毒等等。据《夷坚志》载,有人服附子酒过量中毒,引起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用绿豆黑豆各数合,煎汤频饮而得解。
代表方剂如白避瘟散、牛黄噙化丸等。
其一,白避瘟散。功能以清凉解热为主。临床主治受暑受热,头目眩晕,呕吐恶心,晕车晕船等症。
其二,牛黄噙化丸。功能以清热解毒,止痛为主。临床主治咽喉肿痛,口燥咽干,痰涎不出,咳嗽声哑等症。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