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水
传统节气
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九,太阳到达黄经°,雨水至。
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依旧很冷;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雨是这世间的精灵,于乍暖还寒之际,随风潜入人间,让枯木得以逢春,种子得以发芽。春雨至,万物生,此时大地回暖,天地间一派开春气象。
一场雨后,入眼处,山峦已蓄满了青色,湖面已花红柳绿。春雨来临,润物无声,大地回春,生机勃勃。
雨水·三候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
獭祭鱼
一
候
天气渐暖,肥美的鱼儿纷纷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只吃一两口就抛在岸边。水獭捕食能力强,每食必在岸边堆积许多吃剩的鱼,如同陈列供品祭祀。
候雁北
二
候
雨水后五日,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雁,是守时的候鸟。每年的白露节气一过,大雁就会从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越冬。第二年的春天,雨水节气过后,大雁感受到春的信息,会再次飞越千山万水,到北方去繁衍生息。
草木萌动
三
候
再五日,草木随大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雨润万物,新绿点点。
雨水·诗词
春风化雨,草木萌动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雨水·习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花信
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风有信,如期而来;花不误,迎风盛开。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时节就这样慢慢流转。二十四番花信风,雨水·花信:
一候·菜花
菜花,也就是油菜花,每年从1月到8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油菜花从南到北次第盛开,点缀出一副副最美乡村画卷。
二候·杏花
杏花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大多成簇状开放,花繁姿娇,占尽春风。
三候·李花
李花,即李树的花,“李”,又名玉梅。李花花白,小而繁茂,以其洁白秀美、素雅清新得喜爱。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雨水节气正处在“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时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东风渐起、气温升高、冰雪消融、春雨大增、万物萌动等物候现象纷至沓来。表示着寒冷冬季降雪天已经过去了,从天而降的不再是雪花,而是雨水。雨水的增多,有利于庄稼返青生长。民谚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正所谓“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在春雨脉脉含情中,柳丝开始含烟,待柳烟成阵,便春意宜人了。经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一番滋养之后,万物吐绿色,花草孕芬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有了色彩与馨香,春天才宣告真的来了。
占稻色
作为春耕初始最重要的节气,雨水当天,华南地区的农户人家往往以爆炒糯谷来占卜收成,爆出的糯米花越多代表收成越好。
“户家最解农田事,备好犁机陌野耕。”雨水节气到来后,农民就要告别漫长的农闲时光,准备选种、春耕、施肥和灌溉,开始忙碌起来。农谚说得好,“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尽管如此,对农民而言,这还没有到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但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都想有个好的开端,希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撞拜寄
在川西民间,雨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就被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
“撞拜寄”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现在“撞拜寄”只在一些农村保留了。
今日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