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是什么样?我想大概是我这几天所在的这座空中小村——绿春戈奎乡托牛村吧!
这里的夜晚很安静,没有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没有醉酒的人大喊大叫,也没有茶室里的麻将声,所以,我一整晚都睡得很好。早晨被一声尖锐的鸡鸣声叫起,打开窗户,天才刚刚亮,我还没来得及感受这空气里的凉意,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网络图片)
眼前是一片无边的云海,梯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时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时而像波涛诡异的大海,时而轻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我忍不住思考,这真的不是人间仙境吗?生活在托牛村村民们原来每天早上都是自这般如梦如幻的美景中醒来的吗?
面对这样的美景,我再也忍不住,穿上外套直奔梯田而去。走在田埂上,置身云海中,倒真有些漫步云端的感觉。走了一会儿,太阳微微露脸,一道道温柔的阳光地照射在梯田间,像渡了一层金光,田间的水又调皮地将阳光反射到我脸上。
大自然的馈赠与哈尼人民世世代代的佳作合为一体,瞬间也找不到了赞美的词。
云海慢慢散开,村民们开始陆陆续续地下田干活。老龙说今天他要到自家田里抓几条原生态的梯田鱼给我们尝尝。我随老龙一起撸起裤腿下到田间,别说这水还真有些凉。老龙还跟我讲着抓鱼的技巧,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忙活了一阵,我一无所获,老龙则提着一背篓的鱼笑眯眯地说:“小姑娘,在我们梯田里抓鱼可不是这么容易啊。”
来之就听说戈奎蘸水特别有名,而且老龙还是戈奎蘸水的传承人,到这儿了当然得尝一尝。从梯田回来,老龙就一直忙活着杀鸡做饭,说要给我们做一桌正宗的哈尼宴。老龙说,哈尼蘸水哈尼族都会制作,而自己制作的戈奎蘸水则是在哈尼蘸水的基础上又多了许多材料和工序。一边说着,老龙一边去门口随地拔了几撮“杂草”,正在我们疑惑的时候,老龙笑着说:“这些可不是杂草,这都是我栽种的用来做蘸水的香料。”凑近一闻,还真挺香的。
老龙制作的戈奎蘸水食材需要20多种,香龙(同音)、大香菜、刺薄荷、鸡血、哈尼豆豉,还有很多我说不上来也从未见过的野菜。“戈奎蘸水从材料的选用到制作过程都是很有讲究的,放料的步奏不对,蘸水的味也不对。”老龙说到。
午饭时间一到,老龙端出了一道道让人垂涎的哈尼美食。哈尼鸡、戈奎蘸水、腌蚂蚱、腌肉、炸鱼、龙爪菜等等。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鸡肉,在蘸水里沾了了遍,吃进嘴里简直打开了味蕾的新世界。蘸水用刚熬好的鸡汤浇上去,香浓的鸡汤里混着各种香料的香味,同时又有哈尼豆豉让人又爱又恨的味道,绝对是一道极品佳肴。
炸鱼就是刚才我们去梯田里抓到的,新鲜味美,鱼肉肉质鲜嫩,各种调料混在一起,也丝毫没有夺走鱼肉的鲜甜。腌蚂蚱、腌鱼都是老龙刚从坛子里掏出来的,味道酸酸的,特别开胃,也适合下饭。
吃过午饭,我在村子里逛了逛,逛累了便在路边的大树下随便找块石头坐下。置身于这样静谧的村子里,不免会思考很多......托牛村依山而建,梯田为伴,这里不像城里车子川流不息,没有城里拥挤的景象,更没有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有的只是朴实的村民和安静和谐的村庄。在城市里生活太久,压抑大多,这里不正是我们寻找的一片净土吗?
夜晚,走进村里一户人家里,体验一下他们的火塘文化,因为之前哈尼族是没有文字的,他们都是围在火塘边进行传承。
老人将他们的文化娓娓道来,老人说,哈尼族是一个崇敬火塘的民族,若是没有火塘就没有哈尼人家,没有哈尼人家就也就没有哈尼村寨。哈尼族的火塘不仅取暖、烧水、煮饭,它还是哈尼族的一种文化,是哈尼族人与祖先、与神灵对话的地方,是家庭伦理说教、族规族纪传承、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是维系一个个哈尼家庭、一个个哈尼村庄生生不息的纽带,是哈尼族人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离开托牛村,车子在山间的公路上行驶着,除了轮胎下翻转的砂石没有其他声响。看着车窗外的托牛村越来越远,心底的酸涩与不舍慢慢漫延开来……
托牛村距绿春县城约33公里,如果你也想卸下心灵的包袱,拥抱大自然,感受纯正的哈尼文化,那就到绿春戈奎乡托牛村住上几天,与这个哈尼世外桃源来个亲密接触吧!
云南加油报全媒体报道
转载请注明:来源加油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