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经锐眼牵手雷诺,发力新能源日前,江铃汽车(.SZ)和雷诺集团宣布正式成立合资公司,以进一步促进双方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雷诺拟增资10亿,正式成为江铃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东,拥有50%的股权。目前,新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江铃新能源是江铃在年组建的新公司,年底经发改委批复,启动了年产5万辆电动乘用车项目,并于年将品牌更名为“易至汽车”。年9月,易至汽车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当年国内销量达3.7万辆,年销量增长至5万辆,而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量达到15万辆。实际上,早在去年12月,江铃与雷诺已经达成合作协议,此次合资成立新公司只是水到渠成。此后,江铃与雷诺将持续在电动车技术及智能网联领域进行深度布局,并推出一系列电动汽车支持易至品牌的发展。对于本次合作,江铃与雷诺都寄予厚望。雷诺是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开创者,江铃可以享用其在电动车领域积累了10余年的丰富资源。而雷诺把中国视为重要市场,江铃是国内率先引入国际战略合作伙伴的车企之一,此次合作可以助力雷诺提升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表面来看,江铃与雷诺是各取所需,双方合作是共赢之举。但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双方合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目前还不好说。销售下滑,商转乘遇阻江铃汽车前身为年成立的江西汽车制造厂,总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国率先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制造轻型卡车的企业之一。年11月,江铃汽车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并于年在中国第一个以ADRS发行方式引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如今,江铃已经是国内主要的轻型卡车制造商之一,以商用车为核心,并拓展至SUV及MPV等,公司旗下拥有福特、JMC和驭胜三大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江铃与福特的友好合作延续至今,目前福特持有江铃32%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即便有“福特”这块金字招牌加持,江铃近年来的处境也不太乐观,毕竟,全球经济形势不可逆。年,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汽车行业遇冷,国际汽车市场结束了连续7年的上涨趋势,中国汽车市场也出现28年来的首次销量下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江铃汽车销量也呈现疲态,年年报显示,公司共销售汽车28.5万辆,同比下滑8%,没能完成34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其中,驭胜SUV、福特SUV、福特商用车销量滑坡严重,分别大幅下滑76%、43%、18%。这个结果,与公司转型息息相关。江铃从年开始酝酿转型乘用车领域,并提出“商乘并举”的战略,以SUV车型作为主攻方向。年,借着国内SUV市场的火热,江铃旗下驭胜S、驭胜S两款车型,全年实现销量3.73万辆,同比增长超过90%。不过,SUV销售盛况只是昙花一现。年江铃共销售汽车31万辆,同比增长10.32%。但SUV板块全年总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滑12.6%。年,江铃的重卡、皮卡、轻型客车销量都实现增长,但驭胜品牌SUV销量同比下降76.36%,福特品牌SUV销量同比下降42.83%,而驭胜S停产。而江铃倚重的福特,在年也遭遇空前的销量危机,正在忙于自救,几乎无暇顾及江铃。有分析人士表示,没有福特品牌的背书,江铃的销售渠道经营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业内普遍认为,江铃乘用车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力不足,虽然很早涉足SUV市场,但7年间仅有2款SUV车型上市,研发速度慢,缺乏竞争力,转型效果并不理想。业绩疲软,高管大换血江铃汽车销量滑坡,公司业绩自然好看不到哪儿去。年年报显示,江铃实现营收.49亿元,同比下降9.88%;归属净利润0.92亿元,同比下滑86.71%;扣非净利润-2.78亿元,同比暴跌.49%。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江铃上市25年来,第一次出现扣非净利润亏损的情况。对于业绩大幅下滑,江铃归咎于其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以及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价格竞争上更为激烈所导致。实际上,近年来江铃已经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年-年,江铃营收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再看江铃净利润,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江铃净利润在年达到历史最高22.22亿元后,便开始掉头向下。年江铃净利润为13.18亿元,年为6.91亿元,到了年,净利润仅剩0.92亿元,还不及年的一个零头。在这样的业绩背景下,江铃对内部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从总裁到董事都换成了新面孔。江铃公告称,因工作变动原因,公司拟聘任王文涛担任公司总裁及执行委员会主席,原总裁范炘将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及执行委员会主席职务。(王文涛)此后,江铃控股提名金文辉候选公司董事,熊春英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会聘任AndyBall担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决定陈怡众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聘任罗晓芳担任公司副总裁。而早在去年12月,江铃董事会选举陈安宁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和战略委员会委员。需要说明的是,王文涛和陈安之都曾在福特长期任职,江铃的人事变动,被指是在股东福特的授意下进行。分拆债务,寻找接盘侠在管理层大换血的同时,江铃也在想办法把公司债务剥离出去。今年4月初,江铃控股拟以存续分立的方式进行分立,分立为新设公司江铃投资和江铃控股(存续公司),把江铃控股持有的江铃股权(共计41.03%)和部分债务分至新公司。具体来看,江铃控股拟将持有的江铃41.03%股权和3亿元金融性负债分至江铃投资,如此一来,江铃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江铃投资,但实控人不变。这么说似乎有点儿绕,但是把江铃控股分立前后股权结构图往这儿一放,您就一目了然了。分来分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债务分出去,把权利留下来,江铃控股还是江铃的实控人,这一点不能变。为了把烫手的债务扔出去,江铃拟以资产评估报告为定价依据,通过公开挂牌增资扩股引入1家战略投资者,说白了就是寻找接盘侠。本次分立前,江铃控股有长安汽车和江铃集团两大股东,双方各持股50%。但对于江铃控股本次增资扩股,长安汽车自动放弃了优先认购权。江铃控股运气不错,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有缘人”。今年6月初,爱驰汽车增资约17.47亿元,取得江铃控股50%的股权。质量扑街,业绩难改善江铃销量下滑,除了受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与自身的不足脱不了干系。江铃转型遇挫,首先归咎于产品质量不过关。江铃转型这几年,围绕乘用车的质量问题就一直没断过。据车质网信息显示,年以来,有关驭胜S、S的投诉近百起,反映的质量问题大多涉及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具体表现为发动机异响、熄火,变速器无法换挡、顿挫,车身生锈、抖动等问题。年5月,江铃汽车决定召回年8月1日至年7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江铃福特新世代全顺汽车,共计辆。召回原因是,江铃员工在装配发动机时未采用工装保证曲轴位置传感器与飞轮的间隙,造成个别车辆的曲轴位置传感器与飞轮接触并磨损,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江铃乘用车和商用车同渠道销售的策略也饱受诟病。在江铃销售店内,江铃驭胜SUV与皮卡、轻卡等车型混杂在一起销售,显得相当不协调。实际上,乘用车市场与商用车市场截然不同,乘用车的主要销售对象是个人,而商用车是企业,二者的消费群体不同,却摆在一起出售,也难怪江铃的乘用车卖不动了。今年江铃继续押宝乘用车领界,董事长邱天高表示,“一边继续大力推动向汽车新四化转型,一边大力推动商乘并举战略……着力围绕领界上市做好各方面工作,确保产品上市上量。”领界宣传如火如荼,但江铃业绩难以改善。近日,江铃发布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净利润5,万元,同比下降81.55%。江铃汽车解释称,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是销量下降及销售结构变坏,领界上市市场费用增加及人员经济因素影响。有网友直指江铃这是赔钱赚吆喝,还有网友指责江铃品控严重不到位,更有网友建议江铃好好经营商用车和皮卡,言外之意就是不要再碰乘用车了。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