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造车新势力面临危机。
4月11日,一张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的《关于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内部邮件截图,在网上流传。通知写道,公司因客观原因不得不做出工资延迟发放的决定,但员工3月的社保、公积金正常缴纳。对于延长到何时,通知并未交代。
而就在上月底,另一家总部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天际汽车,宣布部分岗位于4月1日起停工停产。今年2月底,威马汽车多地4S店也被曝关门、工厂停工。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表示,到这三年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因为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公司。
如今这场淘汰赛正以加速度的态势席卷而来。
01销量不佳资金紧张,内行造车成“外行”
爱驰汽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资延迟发放,公司运营一切正常”。相当于间接承认了网上的截图传闻。
事实上,这已不是爱驰第一次出现“工资”难题。年第一季度,有消息称,爱驰在未通知的情况下,扣除员工工资10%,并取消年所有员工年终奖;年11月,爱驰向员工发邮件称,受上饶突发疫情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10月工资延迟至月底前发放。
不过,当下爱驰面临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迟发工资。目前,爱驰共有两类车型,即U5和年10月才正式上市的U6在售。今年1月和2月,爱驰的销量分别是29辆和26辆,两个月加起来,还没超过辆。根据懂车帝数据,U6在2月的销售数据仅是2辆,可见几乎未获消费者认可。
往前看,自年12月份爱驰首款量产车U5上市以来,销售数据一直比较惨淡:年的全年销量仅为辆;年为辆,年1~8月的累计销量为辆。
爱驰还有不同于其他新势力的发展理念,即以海外市场作为主要方向。年,爱驰正式向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出口U5,被称为是国内第一家出海欧洲市场的新势力品牌。同年其完成超0辆的出口销量。至年,爱驰共出口到了国家11个。但截至去年底,其出口销量累计仅多辆。这与后来居上的比亚迪等车企动辄数万辆的出口量相比,已毫无竞争力可言。
这样的销售业绩,自然无法支撑起一个车企的正常运营。
对于当下的局面,想必爱驰汽车在造车之初也未想到。据公开资料,爱驰汽车成立于年2月。成立一个月,爱驰上饶工厂便开始动工建设;成立一年,年产能15万辆的爱驰上饶工厂封顶;在年7月,公司还以17.47亿元收购江铃控股50%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创下了国内造车新势力获取生产资质的最高成本纪录。
另外,和彼时不少新势力是跨界造车不同,爱驰汽车的创始团队都在传统车企有着丰富的经验。创始人付强曾在奔驰、奥迪、沃尔沃三大知名传统车企担任高管;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曾为上汽集团前CFO;首席产品官则为奥迪的Quatrro四驱之父RolandGumpert。在当时,欧爱驰汽车因此也被打上“最靠谱”的标签。
爱驰不仅销量不佳,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力,还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压力。有统计显示,爱驰先后获得8轮融资,最近一轮也即C轮发生在年1月,获得了来自陈炫霖及其所拥有的东柏集团的数亿美元融资。自年底开始,陈炫霖就已参与爱驰汽车的多轮融资。
在完成C轮融资后,爱驰也开始了管理层的大换血。其中,创始人付强卸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位置,由陈炫霖接任。在他的带领下,爱驰开始尝试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年9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教培企业华夏博雅公告称,已与爱驰汽车的运营公司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意向,收购爱驰汽车所有发行在外的股权,根据意向书条款,爱驰汽车估值总金额范围为50亿~60亿美元。
但到年11月,上海北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因陈炫霖个人原因,引发融资方经营管理出现不确定性,部分产品本金、利息未按期兑付”。陈炫霖也卸任爱驰汽车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爱驰汽车的借壳上市之路也破灭了。
而当下这种态势,爱驰再想获得融资已是难于上青天。
02复杂市场继续洗牌,更多车企将被淘汰
爱驰汽车面临的困境,只是当下众多汽车品牌的一个缩影。
去年,赛麟、宝沃、汉腾、陆风、猎豹以及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