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车惊喜登场,市场风云大变

小米最近宣布将进军汽车行业,然而这似乎并非一个明智的时机。今年可以说是电动汽车市场的淘汰年,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品牌开始被无情地市场淘汰,比如爱驰、威马等,它们已经走到了边缘。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初的爱驰、威马等新兴汽车制造势力,在融资方面大手大脚,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流入,员工更是通过各种股权收入丰厚有加。然而如今一切都变了。当前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不再是春天或秋天,而是已经进入了战争年代。也就是说,市场上存活下来的品牌已经开始争夺市场份额,所以小鹏表示,下一个转折点将是谁首先拿下万辆的销售量。

换句话说,这是在划分市场地盘,而小米的参与,无疑是在虎口夺食。这对小米造车来说无疑是一个至暗时刻,小米必将面临以下几个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人们都知道,汽车制造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尽管小米造车可以依靠小米集团的资金支持,但小米自身的盈利并不稳定。尽管今年的表现尚可,但到年,预期的利润仅约为亿元,即使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汽车制造来说也并不算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而且一旦小米的资金支持不足,从外部获得融资也会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其次是自主研发能力。

尽管雷军表示,小米在汽车制造上将投入十倍于此前的研发资金,首期的研发投入为亿元,但其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努力,早已将研发投入到了实际的量产车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池。没错,当前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纷纷投入自主研发电池的领域,逐步不再依赖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例如,蔚来、吉利等汽车制造商的自主研发电池产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电池供应商的同类产品,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这对小米而言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挑战并不仅限于此。其次,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今年电动车市场的焦点之一就是价格,而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就是成本。而在电动车中,电池往往是影响成本的最大因素。

很多电动车品牌开始自主研发电池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已经看到了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事实上,电池成本往往占据了电动车总成本的40%甚至更多。然而,尽管其他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自主研发电池,小米的首款电动车依然采用传统的采购电池供应商,例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使得小米很难降低整车的成本。当然,对于成本问题,自主研发电池也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未来,电动车企业还将深入到电池产业的更上游,例如电池的原材料,甚至是锂矿的介入。当前的电动车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消费者和投资者都非常成熟,竞争对手也愈发成熟。然而,作为一个新手,小米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听它的故事。

小米的第一款电动车将不得不在竞争对手中展开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会愿意用情怀来支付代价,品牌价值在这里也变得微乎其微。吸引人的宣传口号也无法迷惑人们的理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一切将彰显实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ltc/161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