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鲥鱼,鲜的嘞

白癜风传染人吗 http://m.39.net/pf/a_6860381.html

这鲥鱼

鲜的嘞

近日读朱家麟先生《厦门吃海记2》,看到鲥鱼一章,不禁会心莞尔。

鲥鱼为长江三鲜之一,安徽人朱元璋自然爱吃鲥鱼,在南京当了皇帝后,遂将鲥鱼定为贡品。“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上位,迁都北京。他下令每年五月十五,将江阴新捕的鲥鱼送南京明孝陵上供一夜,次日即通过大运河兼程赶运北京。七月初一荐供于太庙,而后供皇帝御膳,皇帝一般也分赏近臣共享。据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荻编》中说,沿途官员贪污了冰钱,不给鲥鱼准备冰块保鲜。“实不用冰”,“其鱼皆臭秽不可向迩”。从洪武到万历年间,已有近二百年时光,在北京长大的皇帝、大臣以为这就是鲥鱼独有的奇香。后来有个大太监外放江南为官,他问厨子为何不做鲥鱼?厨子说,每天做的就是。太监大怒:“你当我不知道鲥鱼的味道?”

这让我不禁想起多年前,有一次我去杭州一位朋友家,她和她的父母热情地邀请我在家晚餐。她母亲听说我是海边来的,便拿出了一条咸腌鲥鱼,告诉我:“这鲥鱼,鲜的嘞,没有比这个更鲜的鱼了。”我的朋友告诉我说,她妈过年时都没舍得拿出来吃,总说要留着待客。说得我激动地跑到厨房里探看,一看应该是我们这里叫鲥刺的鱼。但它的眼睛像老化踩扁的塑料珠子,暗黄中透黑,没有一点光泽,鱼身上也没有饱满的弧度,肚子上好多根鱼刺都露了出来。我想江浙的腌制食品很多,也很好吃,鲥鱼腌制了应该就是这样。期待中,鲥鱼上桌,就见鲥鱼身上打了一个生鸡蛋,和鱼一块蒸熟了,像是盘中的日出印象,只是一轮红日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也看不清鱼身的模样,有一股花雕混合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弥漫开来。她母亲客气地给我夹了一块鱼肚,说,你试试看,是不是好鲜?我高兴地一筷子进口,立刻就呆住了,是吞下去还是吐出来?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鲥鱼已经不新鲜到肉质糜烂,气味极其腥臭(福州话“渊哦”),巨多的盐巴也没能保住它哪怕一点点鲜美的味道。我看着餐桌上大家愉快地吃着腌鲥鱼,不断地赞叹鲥鱼的鲜美,只好硬吞了下去。

这顿温馨的晚餐因为这只鲥鱼和它上面鸡蛋味道的加持,从此就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鲥鱼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按时间洄游的鱼类,就像大雁秋季南飞,春季北归一样。不仅来往守时,鲥鱼还有个特别的天性,“鲥鱼挂网而不动,护其鳞也”,为护鳞片,不惜以命相守。

每年农历三、四月份,春暖花开之时,鳔肥体壮的鲥鱼从东海成群结队地进入江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江鲥鱼。福建的闽江、九龙江也是著名的鲥鱼产卵胜地。它们明知洄游的路途千难万险,渔民们早就布好了层层渔网等待它们,但族群繁衍的使命在肩,它们依然坚定地一路西进,到达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产卵,完成历史使命后,熬得瘦骨嶙峋的鱼爸爸和鱼妈妈一路默默地向东顺流返回大海。鱼卵在随波逐流中孵化,跌跌撞撞长成了小鲥鱼,汇入大海。

鲥鱼肉质鲜甜、丰腴、细腻,尤其是鱼鳞晶莹剔透、口感香脆,鳞下的脂肪鲜嫩甜美。唯一的缺点就是刺多,刺多到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在我们这里,鲥鱼的做法一般叫加炖。鲥鱼爱惜的鱼鳞我们也极爱惜,一片鱼鳞不刮,洗净内脏,除放葱、姜、花雕、盐巴外,最主要的是在鲥鱼身上铺上一层五花肉,讲究的给鲥鱼包上一层薄薄的猪油网膜,再铺上一些水发香菇、黄花菜、笋片,大火蒸十五分钟左右,淋生抽,撒葱丝,“嗤啦”一声浇上热油,“这鲥鱼,鲜的嘞!”的声音又响起。

只是这样浩浩荡荡的鲥鱼洄游队伍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偶尔还能在海鲜店看到一两只,那就要赶快买下。现在正是鲥鱼最“时”之时,和海鲜店老板留了订货口信,两周过去了还是没有鲥鱼的消息。

还会有鲥鱼的消息吗?

beautifulMay

策划:阿汤妈

文:金葫芦

图: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chunzx.com/lcltc/143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