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伊始,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该片多年来深入中国各地,将镜头对准我国珍稀动植物的日常状态和生存环境,不断创新叙事手法描绘动植物身上的好故事,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平等相待的价值观,着力展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行动”,呈现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1
“中国自然的记录者”
用客观真实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兔狲、藏狐、独角仙、白头叶猴、猎隼、大鵟、溪蟹,甚至是黏菌……这些或稀有,或常见的动植物在中国土地上长久沉默、坚毅地生存着。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将镜头对准这些野生动植物,并通过客观真实的记录,描绘其在天地之间自由驰骋、在夜与昼中寻找生机、在冰与火的锤炼中成长、在海洋与陆地的交汇里唱响的生命乐章。
当人类和设备的身影退出镜头,自然界在客观真实的记录下愈发奇妙无穷。如在纪录片开篇,摄制组利用动力三角翼,实现了对迁徙中的大雁的长时间空中跟拍,观众能够直接看到正在飞行中的单只大雁的中近景,这一视角也让人仿佛跟随大雁一起顶风飞翔、共同迁徙。
在第二集中,“伪装高手”兰花螳螂美丽洁白,长相宛如一朵兰花花瓣,连走路的步伐也模拟着风吹花瓣的形态;第三集中,眼镜王蛇在枯叶堆中筑巢产卵,经过50多天的孵化,即将出壳前的少数孩子被“小偷”小头蛇捅破吃掉,令人扼腕叹息。
从内容逻辑和整体框架来看,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每集内容更具动态性,与自然规律和环境变化相辅相成,暗含着独特的人文关怀色彩。如前五集共分为《驰骋天地间》、《昼夜觅生机》、《冰与火之歌》、《陆地的尽头》、《生命的高原》,共同讲述了关于天地之间、昼夜交替、四季流转、海陆交界、青藏高原等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状态的生命故事。
而最后一集《流动的大地》,聚焦中国境内呈现出大地变迁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色的“超级风景”,将客观记录自然界的动植物生活状态,提升至